560 韩侂胄的北伐(2 / 2)
杨君玉等伪造皇帝诏书,命安丙为招抚使,诛反贼吴曦。
李好义等七十多人闯入伪宫,宣读诏书,兵士都散去。
李贵当场斩杀了吴曦。
吴曦称王仅四十一天,就被诛灭,真是大快人心!
军民抗金情绪,极为高涨。
韩侂胄得知吴曦叛变,曾密写帛书给安丙说:“如能杀曦报国,以明本心,即当不次推赏。”
帛书未到,安丙已奏报吴曦诛灭。
韩侂胄即任安丙为四川宣抚副使。
吴曦被杀,金朝大为沮丧,又无战备。
杨巨源、李好义等请乘势收复四州。
李好义出兵,一举收复西和州。
张林、李简收复成州。
刘昌国收复阶州,张翼收复凤州,孙忠锐收复大散关。
李好义进兵至独头岭,会合当地民兵夹攻金军。
金军大败。
宋兵七日到西和,所向无敌。
金将完颜钦逃走。
李好义整军入城,军民欢呼。
李好义又请乘胜进取秦陇,以牵制侵淮的金军。
安丙不许,士气大受挫折。
大散关又被金兵夺去。
安丙不许乘胜北伐,却在宋军内部自相残杀。
安丙与孙忠锐不和,命杨巨源伏兵杀孙忠锐。
吴曦原部将王喜指使党羽刘昌国在酒中放毒药,害死李好义。
安丙又诬指杨巨源谋乱,把他下狱害死,假说是自尽,报给朝廷。
抗金将士,无不愤慨。
军官和民众武装发展起来的大好形势,就这样被安丙等人断送了!
所以,心存私利的人,心胸狭窄的人,真的不能授予重任!
这时的金朝,正如辛弃疾所判断的,处在“必乱必亡”的前夕。
不过,南宋没有珍惜这个机会,内部出了叛徒,部署失宜,使金兵得以侵入淮南;但金朝实际上已不再有继续作战的能力,只是对宋朝威胁、讹诈。
宋使方信孺到金,金朝先把他下狱,虚声恫吓。
九月初,方信孺带回完颜宗浩给张岩的复信,说若称臣,以江淮之间取中划界。若称子,以长江为界。另外要求斩元谋奸臣韩侂胄等人,函首以献,同时增加岁币,出犒师银,方可议和。
韩侂胄听闻大怒,决意再度整兵出战。
宋宁宗下诏,招募新兵,起用辛弃疾为枢密院都承旨指挥军事。
六十八岁的辛弃疾这时得病家居,任命下达后,还没有去就任,就在家中病死。
韩侂胄筹画再战,朝中主降的官员大肆活动。
史浩在宋光宗朝病死,其子史弥远这时任礼部侍郎,是朝中投降派的主要代表。
庆元六年,公元1200年韩皇后死,嘉泰二年,公元1202年,宋宁宗立杨氏为后,韩侂胄曾持异议。
杨后对韩侂胄深怀仇怨,在政治上则和其兄杨次山一起,主张妥协、投降。
史弥远秘密上书,请杀韩侂胄。
杨后又叫皇子赵询上书,说韩侂胄再启兵端,于国家不利。
宋宁宗不理。
杨后、杨次山和史弥远秘密勾结,阴谋对韩侂胄暗下毒手。
开禧三年十一月三日,公元1207年11月24日,中军统制、权管殿前司公事夏震等在史弥远等的指使下,于韩侂胄上朝时突然袭击,将他截至玉津园夹墙内害死。
事后,他才奏报给宋宁宗。
宋宁宗见韩侂胄已被暗杀,无可奈何,把军政大权全归杨后、史弥远所操纵。
随后,他们又把苏师旦处死。
至此,投降派占据上风,他们完全遵照金朝的无理要求,把韩侂胄、苏师旦的头割下,派使臣王柟送到金朝,并且全部接受金朝提出的条件:增岁币为三十万,犒师银三百万两。
金军自侵占地撤回。
南宋又一次屈膝降金,算是完成了“和议”,史称嘉定和议。
纵观韩侂胄的一生,把他列入奸臣传,实在是说不过去,因为他确实集权,但是,终极目的是为了北伐,不是谋利,反之,他为了北伐能够成功,还捐出家财,由此可见,他不是奸臣。
那么,他是北伐名相?杰出人物?
当然不是!不是北伐,就是杰出人物!好比飞往太空,不是敢飞往太空的,就是杰出人才,而是要能够成功的!白白去送死,就算够英勇,也不是人才!
韩侂胄不知形势,在内部矛盾没有解决好,就急于北伐,最后祸国殃民,奸臣算不上,但是,害国之臣,那是逃不了的!
韩侂胄,失之在于没有掌握形势的智慧耳!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