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49 状元张孝祥(2 / 2)
魏良臣私下奏请赵构为张孝祥解除监禁洗脱罪名。
赵构碍于秦桧的面子,才会抓张孝祥,如今秦桧去世,当然不会再找张孝祥的不是,当下任命张孝祥为秘书正字。
张孝祥重回朝廷后,首次回答皇上的提问,请皇上总揽朝纲大权以使国家变得更加完善,又说:“官吏违背已故宰相的意见,一同凭借舞文弄法,陷人入罪,有关部门观望不管,任其罗织罪名陷人于罪,请令有关部门立即加以改正。”张孝祥又说:“王安著《日录》,把一时政事,做得好的就归功自己。已故宰相的专信专用,并不只有王安石。我担心所著的《时政记》,也如王安石专用自己的意思,乞求把所修订的《日历》详细审查加以改正,罢黜私家之说以垂青史。”
赵构听从了他的意见。
张孝祥升为校书郎。太庙里长出灵芝,张孝祥献上文章《原芝》,以国家的根本未立为主要内容,并说:“灵芝长在仁宗、英宗的坟墓上,可明白天意,乞求早日定下大计。”
张孝祥升为礼部员外郎,不久为起居舍人、权中书舍人。
之后,完颜亮进攻南宋,在采石矶被击败。
张孝祥听闻消息,欣喜万分,写下著名的《水调歌头· 闻采石矶战胜》:
雪洗虏尘静,风约楚云留。
何人为写悲壮?吹角古城楼。
湖海平生豪气,关塞如今风景,剪烛看吴钩。
剩喜然犀处,骇浪与天浮。
忆当年,周与谢,富春秋。
小乔初嫁,香囊未解,勋业故优游。
赤壁矶头落照,肥水桥边衰草,渺渺唤人愁。
我欲乘风去,击楫誓中流!
我们通过张孝祥的诗词,就知道他是个正直的人。这样的人,想在官场上混,不是很容易的。
张孝祥考中进士,出自汤思退门下,所以,在汤思退为宰相的时候,混得还可以。
然而,汤思退和汪澈不和,张孝祥自然倒在汤思退这一边。
他与汪澈一同任馆职,汪澈老成持重诚实,张孝祥因为不同阵营,所以,并没有将汪澈放在眼里,做事往往凌驾在他之上,并不顺从他。
这样一来,汪澈做到御史中丞后,他首先就弹劾张孝祥奸邪程度不亚于卢杞。
张孝祥就此被罢职,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。
这当然和汤思退的垮台有关系,汤思退不是从宰相位置上被赶下去,张孝祥再奸邪也没事。
不久,张孝祥被任抚州知州。
他年纪不到三十,处理事情很精明、准确,州县中很老练的人比不上他。
宋孝宗赵昚即位后,提拔张孝祥为集英殿修撰、平江府知府之职。
就算事务繁重艰巨,张孝祥都一一加以分析解决,知府庭上没有滞留的案件。平江府所属县中的大姓把海中利润一起装入自己口袋获得暴利,张孝祥派人捕捉他们并加以处理,没收其家谷粟几万斛。
第二年,吴中饥荒,他就靠这些粮食赈济百姓。
张孝祥在地方上获得了很好的名声。
张浚听说了张孝祥的名声,他一起用,便向皇上推荐张孝祥。
赵昚当下召张孝祥前往行在。
张孝祥本来是议和派汤思退那一边的,如今被张浚举荐,一下子成了主战派这一边的人,汤思退感到不悦。
张孝祥进宫回答皇上的问题,于是陈述:“二位宰相应当同心协力,以辅佐皇上完成恢复国家的大任。况且靖康以来只有和与战两种意见,留下无穷的祸害,必须先制定自治之策来对付现在的形势。”又说:“选用人才的路太狭窄,请求广泛征择朝外有识之士以备缓急之用。”
赵昚认为很对。
张孝祥拜官中书舍人,不久拜官直学士院兼都督府参赞军事,之后又兼任建康留守,因为言官的意见改任敷文阁待制,留守之职照旧。这时,遇金再次入侵边境,张孝祥陈述金的目的不过是想结盟约,所以,朝廷应该坚持抗战。
可惜,赵昚最终选择了议和,张孝祥便被宣谕使弹劾,失去职位,被罢黜出朝廷。
朝廷议和之后,张孝祥复职为集英殿修撰、静江府知府、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。
不久,张孝祥被起用任潭州知州,治政简明易行,不时以威力佐政,湖南于是平安无事。
张孝祥恢复待制,改任荆南、荆湖北安抚使。他组织修筑了寸金堤,从此荆州没有洪水之患,又设立万盈仓来储备各种漕运的粮食。
如果老天给与张孝祥寿命的话,他的官职,还有上升的空间,可惜,就在他三十八岁的时候,因病死去。
赵昚感到十分惋惜,有用才不尽的感触。
《宋史》中说张孝祥才智出众,文章水平超过一般的人,尤其工于笔墨,曾亲自书写奏札,赵构看了后说他:“将来一定闻名于世。”又说了张孝祥的不足,那就是在南迁之初,朝廷内部主要意见只有和与战二种,张浚主张复仇,汤思退因袭秦桧的意见力求议和。而张孝祥出入这二人之门而持二种意见,态度不明朗,人们为他感到惋惜。
也就是说,张孝祥的不足,在于他在主战和主和两策上,摇摆不定。
这确实是他的不足之处,不然,以他诗词的成就,再见抗战到底的刚烈,名声应不亚于辛弃疾和陆游矣!不过,我每次读他的《六州歌头》,读到最后一句:“忠愤气填膺,有泪如倾!”我知道,他心中有一股忠义之气,他时刻想着收复失地,只是,他无能为力而已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