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36 魏征终成名臣(2 / 2)

加入书签

不久,公卿大臣一起上书,请李世民举行封禅。

魏征坚决反对,认为不可。

李世民问:“我想让您尽情说说这事。难道我的功业还不高吗?道德还不厚吗?天下还没治理太平吗?异族不仰慕我的仁义吗?为什么不能封禅?”

魏征回答说:“陛下的功业虽然很高,但百姓受到的恩惠还不多;陛下的道德虽厚,但恩泽还没有遍及每一个角落;天下虽已太平,还不足以供应用度;异族仰慕仁义,但还不能满足他们所求;祥瑞虽然到来,但网罗还很密;虽然连年丰收,但仓库还嫌空虚;因此,我认为还不到举行封禅的时候。臣不能用很远的事来比喻,暂且借人来打个比方。现在有一个患病十年的人,经过医治已经好了,但体力还未恢复,就想让他背一石米,一天走一百里路,一定是做不到的。隋朝的祸乱,不只十年,陛下像良医一样把它治好,疾苦虽然治好太平无事,但财物还不是很充实,向天地祭告说已经功成业就,我私下还有些怀疑。而且陛下东去泰山封禅,各国都要派使者前来祝贺,域外极远的地方,没有不奔走前来的。现在伊水、洛水以东,直到海边,灌木丛生,大泽纵横,苍茫千里,人烟断绝,鸡犬不闻,道路荒凉,行旅艰难,怎么可以引那些异邦外人进入,看到我们的虚弱?就是竭尽财力给以厚赏,也不能满足异族的欲望;即使连年免除赋役,也不能抵偿百姓的劳力费用。再遇上水旱灾害,风雨的变幻,庸人肆加议论,即使后悔也不能追回了。哪里是惟独臣诚恳规谏,也有众人的讽诵。”

李世民听后不能反驳,也就停止了封禅的行为。

这一点,隋炀帝就远远比不上,他打算攻打高句丽,建立不世伟业,成就自己的虚名,就有人劝告他不要这样做,也是因为劳民伤财,但是,隋炀帝坚持去做了,所以,隋亡;李世民也是为了自己的虚名,想要封禅,结果魏征一阻止,他就不去做虚荣的事情了。

唐兴隋亡,也是因为如此!

魏征就这样战战兢兢,勤勤恳恳地对李世民尽忠着,一直到他病危。

李世民得知魏征病重,当下亲自去到魏征的府第,抚摸着魏征流泪,问他有什么要求。

魏征说:“寡妇不愁织布的纬线少,而忧虑宗周的危亡。”

过了几天,李世民夜里梦见魏征像平时一样,而到了清晨,魏征去世的消息就奏报上来了,时年六十四岁。

李世民非常伤心,亲自到魏征家中吊唁,哭得非常悲伤,下令停止上朝五天,追赠魏征为司空、相州都督,赐谥号文贞,宫廷供给手持羽葆、班剑的仪仗队和吹鼓乐手共四十人,送给办丧事用的绢帛千段、米粟千石,让魏征陪葬昭陵。 将要下葬的时候,魏征的夫人裴氏说:“魏征平生节俭,现在让他按一品官的礼节安葬,所需仪仗、器物极多,不符合魏征的心意。”对朝廷供给的一切仪仗和物品都推辞不受,竟用布车载棺柩,没有花纹色彩等装饰。

李世民登上御苑中的西楼,望着魏征的灵柩痛哭,诏令百官把魏征的灵柩送出郊外。

他又亲自为魏征做碑文,并将它书写在石上。

魏征死后,李世民对他追思不已,赐给实封九百户。

有一次上朝时,李世民感叹地对侍臣说:“用铜做镜子,可以端正衣冠;用历史做镜子,可以知道兴衰更替;用人做镜子,可以了解得失。朕常保持这三面镜子,用来防止自己的过失。现在魏征去世,我失去了一面镜子!”

魏征,用他一声的骨鲠,终写就生命华美的篇章,在史册上留下君臣的典范,流芳千古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